发布时间:2015-02-20 | 点击率: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金科股份(000656)不仅在房地产板块实现了超过20%的增速,同时以大手笔切入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领域。此外,金科还与华谊兄弟开始“玩票”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一系列跨界的多元化战略,让金科在资本市场也是风生水起。
“战略制胜,是金科今年取得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全国政协委员、金科控股董事局主席黄红云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说,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更注重对传统产业升级完善;在战略上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质增速。
优化政策 激活房地产市场
《中国经营报》:2014年房地产企业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金科的销售收入是否实现了目标?在土地储备和资金流转方面情况怎么样?
黄红云:金科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整体收入约288亿元左右,我们在2013年的基础上仍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目前,金科的土地储备在2000万平米左右,能够保证未来4-5年的稳定发展。去年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在证券市场的再融资,这是又一个新突破,进一步降低了金科的资金成本,现在金科资金充足。2015年我们在创新融资方面还会有更多的突破。
《中国经营报》:金科之前提出“622”和“6010”战略,那么基于对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金科的发展战略将做哪些方面的调整,以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
黄红云:“622”是指集团60%的发展放在中西部市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分别占20%。从去年全集团的收入来看,中西部对于收入的贡献率远远大于这个数值,仅大重庆一地的收入就接近150亿元。“6010”战略是指在10年内新进入中西部区域的60个重点城市。去年我们新进入了陕西省西安市和新疆的乌鲁木齐,我们仍在加快对此战略的推进,但在拿地方式上,金科采取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我们在四川遂宁,湖南长沙等地取得的地块就是通过文化旅游地产、产业地产等拿地方式所获取的。
《中国经营报》:当前大多省份已经取消了限购政策,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松绑不到位,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对2015年中国房地产走势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在如何更好地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步发展这个问题上是否有相关提案?
黄红云:房地产业是当前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拉动其他多个产业、支持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重要作用,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2014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景气度下滑,投资增速放缓,土地市场出让面积、金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和成交均价同比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为刺激消费,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地方政府纷纷取消限购,为楼市松绑,截至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仍执行限购政策。但是,房地产业情况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行业整体销售低迷,库存高企,利润下滑,部分企业和项目已经出现严重亏损,特别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极度困难,处于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边缘。
通过调研,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楼市松绑政策执行不彻底。虽然地方政府取消限购,“央四条”取消限贷,但是各地商业银行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打了折扣,7折最低房贷利率几乎没有,令救市政策雷声大雨点小,难解近忧。
二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令中小房企雪上加霜。随着市场的低迷,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授信收窄,资金控制日益严格,中小房企出现资金紧张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夹击,一旦出现逾期还贷,银行出于自身风险防范,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抽贷和停贷,直接导致部分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出现“老板跑路”的情况。
三是政策偏见未除,房企压力过大。随着市场变化,房地产业已经发生了趋势性的改变,行业利润不断下滑,但在税、费征收方面,仍被视为不被鼓励的高利润行业,执行较高税率和费率,对房地产企业,无论盈亏,均实行预征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增大了企业压力。
针对房地产业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和面临极度困难的紧迫情况,我此次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在抑制投机性炒房的前提下,进一步取消制约,优化调控政策,大力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采取积极手段,激活房地产市场消费。进一步取消各种限贷、限购政策,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鼓励改善性需求的二套房购买,出台购房货币补贴政策,减免购房契税,放宽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免征期限等。
二是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地产投资的支持。要求银行放开开发贷,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对有困难的房企,尽量解决房地产企业正常的项目贷款投放,房企到期贷款可按照银监会新规直接延期而无须先还再贷,尽可能避免抽贷、弃贷的情况发生。扩大授信贷款额度,提高按揭工作办理效率,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进一步对各种税收、规费进行优化。如:将房地产企业购买土地及支付政府规费成本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将红线外成本纳入土地增值税清算扣除范围;取消企业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弱化或取消土地增值税,增加房产税等。
“风光并举” 发力新能源产业
《中国经营报》:2014年,金科股份全资子公司金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斥资7亿元,收购了主营风力发电的新疆华冉东方新能源公司100%股权,开始在金科新年能源布局上的第一步。从房地产公司跨界新能源,金科此举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
黄红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根据中央气象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4年由于大气污染物聚集,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共出现13次。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来扭转当今严峻的环保局势,污染问题将大大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对国人的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201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尽快规划布局能源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控制能源总量,优化能源结构,给予能源电力行业健康发展以引导和支持,并加快政策落地力度,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现在,新能源已经成为人们谈得比较多的话题,特别针对现在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从国家和民众都非常关心,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也是根据房地产市场目前的发展趋势,去思考的转型和升级。
我们主要发展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光电,也就是“风光并举”。在这两个板块有人只知产能过剩,其实不是风电、光电本身产能过剩,而是材料设备制造过剩,新能源本身市场潜能巨大。
去年,我们花了30多亿元,已经成功在新疆收购5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未来,金科还将大力发展新能源,计划5年投资500亿元,同时我们还关注太阳膜发电等更多清洁能源的板块。
《中国经营报》: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产业链条的多晶硅,目前都面临着重重压力,同时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电力收购也一直成为困扰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问题。对此你如何看待我国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前景?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意见?
黄红云:我认为,当前我国能源电力及清洁能源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结构主体,占比较大。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占比约75%。新能源和传统常规能源之间,存在行政干预过度及利益博弈等问题,电力市场缺少统筹兼顾。二是中国是全球拥有和在建清洁能源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弃风弃光的国家。我国每年浪费的清洁能源电量巨大。以风电为例,2011~2014年弃风限电量均在10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2012年200亿千瓦时,2013年162亿千瓦时,2014年约133亿千瓦时,2014年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8%。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弃风弃光,资源浪费严重,也导致了我国的能效水平偏低,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能源利用效率急待提高。
为助力环境污染防治,应大力发展以风、光电为主的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等环节友好能源,推进能源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我认为,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把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结合起来,优化配置。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服务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高密度人口聚集区,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占比,既能满足国家的能源结构需求,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加快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对各省市和电网公司新能源发电配额提出强制性约束和监管要求,按国家规划,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15%,其中常规水电装机达到约3.5亿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实施能源交易配额制,让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量、输电量上有考核压力,改善新能源发电的限电、接入、消纳等问题,促进新能源投资的新一轮发展。政府持续改善并网服务,综合各类新能源发电特性,科学调度,优先保障新能源发电的利用和消纳,实现新能源发电全额收购。
三是大力实施能源的电能替代。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升1%,单位GDP能耗可下降约4%。电能是优质、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促进节能减排、有效改善雾霾等环境污染。
四是大力建设特高压电网,利用特高压输电网络,把风力、太阳能,煤炭、石油等能源从相对偏远、储量丰富的地区,通过当地转换成电能后,输送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以改变依靠就地燃烧等方式解决大规模人口聚集区的能源供应问题。因此,大力推进电力行业的“高铁”建设,即超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改善电力输运环境,以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金科预计在未来投资500亿元在新能源产业,在风电、光伏发电乃至页岩气领域发力。对此,金科从集团层面有什么样的战略构想?未来是否会将新能源板块独立上市?
黄红云:金科已经确定了“房地产+新能源”的“双主业”战略,未来三至五年将是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投资期,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受国家政策支持且收益稳定的发电领域,不会涉及设备制造等目前处于过剩的领域。
根据公司新能源战略规划,未来1年时间,公司将主要采取并购等方式使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的目标,总投资规模达100~120亿元,收购的项目主要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个领域。除了国内项目,海外收购例如欧洲等市场也将考虑其中;未来3至5年,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达到400亿元,除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外,公司还将把塔式光热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计划在塔式光热领域投资100亿元左右,同时将积极参与并迅速进入页岩气领域。
风电行业属于资源型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公司所处的房地产行业在商业模式上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与发展有助于增强金科持续盈利能力及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公司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不排除独立上市的可能。
产业升级 稳健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营报》:近两年,金科动作不断,不是与华谊兄弟合作“玩票”,就是试图进入到文化领域“切蛋糕”,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有退有进,那么金科到底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角色?
黄红云:未来,金科除了在传统房地产开发方面持续稳健发展之外,和刚才所谈的新能源发展以及产业投资发展三方面将共同成为金科的三大核心业务。在产业投资发展方面,我们将专注于文化旅游、主题游乐、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大健康产业项目投资和综合开发运营。在全国范围内,将房地产业与其他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嫁接,并结成战略联盟,构建多元化投资平台,形成多模式、多产品线、多业态的盈利格局。
《中国经营报》:从传统的建筑企业发展为房地产开发商,再到如今的跨界经营,金科将房地产业与其他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嫁接,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似乎一直是顺势而为。对此,请你分享一下金科在产业升级上的战略思考?
黄红云: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持续深化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市场化发展的“新常态”。各大房企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更注重对传统产业升级完善;在战略上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质增速。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在此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新常态的大格局中,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作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金科与华谊兄弟联手合作,进行企业的产业升级,并上升到战略层面,就是要率先抢占这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