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征信专题】你需要了解的征信——信用报告知多少(3)

发布时间:2019-10-08  |  点击率:

 1.“不良信息”指什么?

逾期信息、违约信息、欠税信息、法院和行政处罚信息等。主要包括:

  • 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
  • 对信用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
  • 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信用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
  • 国务院征信业务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2.哪些日常行为会造成不良信息?

  • 信用卡透支消费未按时还款,产生逾期记录。
  • 按揭、信用贷款没有按时归还,产生逾期记录。
  • 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未按期还款产生逾期记录。

 

3.明明按时还了,可为什么还有逾期记录?

必须按合同约定的日期、方式、金额,把当期应还款金额转至合同约定的还款账户,才算还款成功。最容易无意中形成逾期的几种情况:

【中介代还】按时足额把钱转给了中介,但中介没有及时转至约定账户。

【利率上调】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的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而产生的欠息逾期。

【跨行还款】通过其他银行向合同约定账户转账汇款,但因为银行间账务处理时滞等原因,款项未能按时汇入约定账户。

【一行多户】在贷款机构指定银行开立多个账户,将钱存进了非合同约定账户,但未设置跨账户自动还款功能。

 

4.贷款已经结清,或者信用卡已经注销,之前的不良信息还会在信用报告上展示多久?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展示5年。

 

5.征信产生逾期,可以进行“征信修复”吗?

近来市场上对“征信修复”炒得火热,很多人因为征信不良或信用记录差,不能正常在银行贷款,就衍生了市场刚需“征信修复”。

所谓的征信洗白公司断章取义,将社会信用领域的信用修复宣传为对个人征信报告不良记录的征信修复,大肆收取代理费、中介费等谋取非法利益。

他们让客户通过假装昏迷、生病向银行证明非恶意欠款等方法消除不良记录,已引起人行征信中心和各金融机构的高度警惕,实际上征信修复成功率不足1%。市面上的“征信修复”只是谋取非法利益的骗局,千万别上当!

 

6.什么是信用修复?

是为规范开展“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不是对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的征信修复。

 

7.有了负面记录,是否就意味着信用不好?

个人信用报告中有了负面记录,只能说明个人出现了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事实。信用好与不好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信贷人员依据借款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参考借款人其他方面的信息所作出的综合判断。

负面记录与信用不好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

 

8.如何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

个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避免因出现负面记录而给自己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还款习惯,对于日常消费、贷款和各类缴费,要注意还款期限,避免出现逾期。以诚为本,恪守信用,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
  • 妥善安排有关信贷活动,并做好关联预警提示。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采取有效的提醒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和信用卡按时还款。

 

9.有负面记录后,个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修复自己的信用记录?

  • 首先避免出现新的负面记录。
  • 其次尽快重新建立个人的守信记录。金融机构在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时,着重考察的是这个人最近的信贷交易情况。如果一个人偶尔出现了逾期还款,但此后都是按时足额还款,这可以证明其信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